胸章肩章臂章的介紹
2018-06-05 09:16:39
胸章
軍人佩帶在軍衣左胸部位的徽章。一般在正面或背面標明佩帶人的姓名、職務、部別、頒發時間及編號等。在中國,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軍隊曾佩帶胸章,形狀為長方形,中間印有部隊代號或番號,兩側填寫軍人姓名、職務等,下邊填寫頒發年度。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歷史上曾佩帶過胸章。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的胸章為橢圓形,中間印有鐮刀和錘子,上下分別填寫單位、姓名、職務。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主要以臂章為標志,有些部隊佩帶長方形胸章。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及工作人員一律佩帶胸章。胸章形狀為長方形,正面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背面填寫姓名、部別、職別、編號及年度等。1955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全軍停止佩帶胸章。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愿軍也以胸章為標志,正面印有“中國人民志愿軍”宇樣。
肩章
軍人佩帶在軍衣肩上的識別標志。形狀有梯形、劍形、斜角形、矩形等。綴有軍銜等級或軍兵種專業勤務符號。依佩帶時機通常分為常服肩章、禮服肩章、作訓服肩章等。各種肩章樣式基本相同,禮服肩章以飾物相襯。肩章的作用,是按肩章的種類、式樣、顏色、肩章上的彩色杠(豎條帶)和條紋的數量、寬度以及星徽或其他圖案的數量、大小,區分軍銜等級和勤務的屬性。
l8世紀初,肩章作為一種識別標志在軍隊佩帶。20世紀初,中國軍隊即開始佩帶肩章,1904年,清政府批準練兵處和兵部上奏的《陸軍官務服帽章記》,對肩章的式樣、顏色等作了詳細規定。中華民國時期軍隊的禮服和某些時期的常服,亦配備肩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于1955年10月實行軍銜制時開始佩帶肩章,形狀有梯形、劍形、斜角形和矩形四種,其中元帥、將、校、尉級軍官以及院校學員的常服肩章為梯形,海軍士兵小肩章為矩形。肩章上綴軍銜或軍兵種專業勤務符號。元帥肩章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銀白色五角星徽各l枚,將、校、尉級軍官肩章分金黃色、銀白色兩種,分別繡或綴釘銀白色或金黃色五角星徽l一4枚;海軍將官金黃色版面肩章,在金黃色星徽周圍繡黑色線道,星徽正中為鐵錨。軍校學員、文工團和軍樂團團員、體工隊隊員肩章,邊鑲黃色或黑色或藍色絲帶,有的鑲金黃縱線,或綴專業符號。海軍及其航空兵士兵肩章鑲金黃色橫線表示軍銜等級,上等兵、下士、中士分別為l一3條細黃線,上士l條粗黃線;水兵、列兵肩章和學員小肩章繡鐵錨。1965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肩章隨軍銜制的取消而廢止。1985年5月,解放軍軍官和志愿兵佩帶劍形肩章,陸軍、空軍為棕綠色,海軍為海藍色,中間綴軍種符號;海軍士兵佩帶印有鐵錨的黑色小肩章。1988年10月,實行新軍銜制,全軍官兵肩章綴軍銜符號,軍官常服、禮服、大衣肩章,主體為長方形,內端呈鈍角。版面為金黃色,鑲邊和縱向彩杠顏色區分軍種,陸軍為正紅色,海軍為黑色,空軍為天藍色。金黃色版面中一條縱向彩杠為尉官,兩條縱向彩杠為校官。將軍禮服肩章外端襯金色松枝葉。軍士長、專業軍士、學員常服肩章的材料、號型尺寸與軍官常服肩章相同,版面顏色區別軍種,陸軍為正紅色,海軍為黑色,空軍為藍色。1993年10月,軍士長、專業軍士肩章樣式改為等腰梯形,陸軍為棕綠色,海軍為黑色,空軍為天藍色,版面鑲有金黃色縱杠和折杠,兩道縱杠為軍士長,一道縱杠為專業軍士,折杠區分軍銜等級。1992年5月,文職干部統一配發服裝,佩帶文職干部肩章,肩章中央綴釘軍種符號。美軍將官肩章,用星徽標志等級,五至一星,分別標志五星上將、四星上將、中將、少將和準將;上校肩章綴鷹,中校、少校肩章綴楓葉,中校為銀色,少校為金色;尉官和準尉肩章,用金色和銀色杠杠標志等級。從將軍到尉官,肩章符號的標志意思依次是:星星在蒼竄閃耀,雄鷹翱翔藍天,樹木枝葉茂盛,樹干連著大地。日軍軍官常服肩章的基本模式與中國軍隊的相同,不同的是,其星徽采用櫻花圖案,將官以四、三、二星分別標志上、中、少將。禮服肩章為盤花式樣,將、校官用3股金色圓繩編結,尉官用兩股金色圓繩編結。將官肩章為雙排5朵盤花,校官肩章為單排5朵盤花,尉官和準尉肩章為單盤5朵盤花。
單肩肩章
軍人佩帶在軍衣肩上的識別標志的最初形式。俄軍中最早的單肩肩章始佩于1763年,開始只是佩帶在長衣的左肩上,作為隸屬于某一團隊的識別符號,同時還是一種用來拌住子彈背袋繩的裝具。1801年一1809年逐漸采用固定顏色的雙肩肩章,取代了單肩肩章。
帶穗肩章
一些國家軍官和具有特殊身份的軍人佩帶在肩上的一種識別標志。通常用金銀條(線)或金銀絲線制成,并綴有能表明軍人等級的符號。佩帶帶穗肩章可使軍人顯得更加威武、莊重。帶穗肩章同肩章一樣,在一些國家軍隊中出現于18世紀初。在俄國軍隊中,1763年始采用單肩帶穗肩章,1807年又采用雙肩帶穗肩章。19世紀下半葉起,俄軍只在禮服上保留帶穗肩章。這種帶穗肩章與肩章的區別在于其表面上繡織有一個圓盤,圓盤上嵌著表示軍銜(官銜)的符號或金屬制成的星。俄軍校官帶穗肩章上的圓盤用很細的金銀條或線編成的穗子鑲邊;將官的用粗螺旋狀穗子鑲邊;尉官的不帶穗子。有的在帶穗肩章的面上繡著首領姓名第一個字母的花字和部隊代號或番號的開頭字母。俄軍的帶穗肩章于1917年取消。中國清朝末期和北洋政府時期軍官禮服均佩帶帶穗肩章。北洋政府時期陸軍軍官禮服所佩帶的帶穗肩章,其外端為圓盤,圓盤上綴有l一3顆金星,以區分尉、校、將級軍官,肩章的版面,尉官的為黃色,校官的為紅色,將官的為金色。1936年1月,國民黨政府頒布的《陸軍服制條例》規定,陸軍軍官大禮服肩章為圓盤帶穗肩章,肩章外端為圓盤,繡梅花l朵,將軍肩穗為金線,校、尉官肩穗為黃絲線,肩章內端盤柄綴三角星花l一3顆,以區分尉、校、將級軍官,不綴星花的為準尉。當今,一些國家軍隊中某些特種軍人還保留著帶穗肩章作為禮服的裝飾品,如法軍特種軍事學校的學員、法國外籍軍團的軍官、波蘭人民軍軍樂隊等。
臂章
軍人佩帶在軍衣衣袖上臂部位,表示身份或勤務的標志。一般佩帶在左臂,形狀有長方形、菱形、盾形等,套在袖子上的長方形臂章亦稱袖章或袖標。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歷史上曾以臂章為標志。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些游擊隊、赤衛隊的臂章,正中為五角星和鐮刀、錘子,上邊印有“全世界無產階級及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字樣,下邊填寫單位、姓名。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佩帶的臂章為長方形,白布底,用藍色印制,中間為“八路”二字;新四軍臂章與八路軍的大致相同,中間印有“N4A”宇樣。“N”為英文“新”字的開頭字母,“A”為建制“軍”的代號。“N4A”即新四軍。白底藍字,線條簡潔粗曠,醒目有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次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均規定有值班、執勤人員臂章的樣式及佩帶方法。臂章通常用黃色或紅色的絲織品制成,標以紅色或黃(白)色的“值班員”、“值日員”、“值勤”字樣,套在左臂上。1989年10月1日起,擔負城市軍容風紀糾察的人員,開始佩帶印有“糾察”二字的盾形臂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人員佩帶的臂章為圓形,黑底黃圈,中間的圖案由軍徽、麥穗、鐵錨、劍和匕首組成。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軍隊都以臂章作為軍種、兵種或技術勤務的標志,也有的作為軍階符號或所屬部隊的標志。如前蘇軍的臂章一般表示軍兵種或技術勤務。美軍的臂章主要用于表示士官和士兵的軍階,如陸軍的等級用金色角線和弧線來區分;二等兵角線l條;一等兵角線和弧線各l條;下士角線兩條;中士角線3條;上士角線3條,弧線l條;軍士長按等級增設弧線。